秸秆变能源 环保又扶贫 ——记洪洞县利众生物质能源项目

  来源:雷火官方网站

  “现在是玉米收获的季节,以前看着这满地的秸秆就犯愁,拉回家后,大街小巷被秸秆占据,遇上雨雪天气村民出行都困难;要是就地烧了吧,又会污染空气。”堤村乡安定村村民郭保民说。如今,利众生物质能源项目成了村民们的“救星”,到了九月中旬,收割、打包、装机,短短几分钟,地里的秸秆就变成了一捆捆严实的“麻袋”,被运到了洪洞县利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用于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

  在洪洞县利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前堆满了回收来的秸秆,这些原料将进入车间大型粉碎机,进行两次粉碎、一次烘干,最终挤压成型,在成品库房中颗粒状产品堆成了小山。“每年秋收,我们都会把周边村里的秸秆收集过来,粉碎后再来加工处理,同时我们也会收集农村的木材、锯末作为基本原料,供给村民的燃料基本都是用农作物废弃物产出的。”公司负责人蔺华林说,这样既解决了城镇化能源供应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废物回收处理等环境难题,能够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咱们这一个项目是为服务新型农村而配套建设的一项生物质绿色能源工程。”在利众生物质能源项目基地,蔺华林向记者介绍,企业成立于2011年4月,是一家集农林废弃物原料收储、加工和新型生物质专用炉具研发、生产、推广、销售及售后跟踪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绿色、环保、节能、再生、创新型企业,生产的主体材料为农作物秸秆等废弃农、林物,生产的全部过程不添加任何黏合剂和添加剂,是以“再次生产的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厂矿、企业、学校等行业及民用取暖。目前,该项目年消纳农作物秸秆两万吨。

  “使用这种生物质能源产品,必须配套专用锅炉,通过智能控制锅炉的温度,确保燃料充分燃烧,不会排出废气,燃烧后产生的灰集中回收用于施肥,实现对产品的‘吃干榨尽’。”蔺华林大概算了一笔账,冬天使用生物质能源虽然比用煤价格高出三分之一,但比天然气价格低二分之一,一冬天大概消耗两吨秸秆,相当于替代一吨煤,绿色、环保又节能。

  家住洪洞县明姜镇下柳树村的张安奇自去年使用该锅炉后,便体会到了各种好处,“往年用的都是煤炉,虽然便宜点,但是取暖效果不如这个好,用这个省事、卫生,设定好程序就不用管了,恒温且不产生废气,现在周边村民都来我家参观这个锅炉,打算过冬时买一台呢。”

  在节能环保、循环发展的生态效益下,该项目还具有带动农民就业、帮扶贫困的巨大社会效益。家住堤村乡安定堡村的王五一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业成立后便吸纳他和村里多个贫困户到企业做工,每天收入百元左右。除此以外,公司在回收秸秆方面也尽量向贫困户倾斜,每吨秸秆回收价200元左右,在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增加可持续性收入,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签订帮扶贫困户200户,涉及贫困人口400余人,采取安置贫困人员就业、免费为贫困户收割庄稼和金融扶贫等方式,已帮扶100余户200余口人,人均年增收3800元,实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公司被评为2019年度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公司规划2019年至2021年,在洪洞县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站10个,实施‘万户、三千万帮扶’行动计划,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间接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1000余人,帮扶200户贫困户脱贫。”蔺华林充满信心,“我们将采取股份制形式运作,公司为贫困户提供运输工具,贫困户负责对秸秆进行收集运输,产生的运输及人力成本抵扣运输车辆成本费用抵扣完后,运输工具归贫困户完全所有,所有为企业来提供原料者每回收3吨秸秆或农林废弃物为一股,每消纳一吨成型燃料为一股,一年一结算,年终统计分红兑现。同时,我们还将充分的发挥公司产业和技术优势,采取‘走出去’战略,走进省贫困县市,开展产业扶贫,为我省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