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来源:雷火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22 07:12:32

  编者按 林改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自2003年试点、2008年在全国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林改成效已全面显现。

  为了进一步探索林改给山区、林区和“三农”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本报近日派出采访小组深入林改重点县蹲点调研。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林改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刊发记者采写的蹲点笔记,全面反映林改给我国生态建设、“绿色增长”以及农村、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敬请关注。

  春到林乡,虽然气温较往年低了不少,但在湖南省炎陵县依然满眼绿色。每一道山岗、每一面山坡,都是郁郁葱葱的杉木、楠竹。在遍布山乡的林间道路上,许多过往的村民手上拿着的、车后驮着的都是成把成捆的树苗,仿佛一团团游动的绿色。

  炎陵县林业局局长邓长久说,现在每年春天都是这样,大家抢着买树苗。不过以前可不是这样,别说自己花时间花钱去买树苗,就是把树苗送到农民手上,大多也被当成柴火烧掉了。自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情况不一样了,农历新年前人们就忙着种树了,家家都不闲着。

  炎陵县龙溪乡菜坪村党支部书记邝怡平在当地名气很大,他的出名是因为种树。这几年,他通过转包其他村民的林地种了2000多亩杉树,去年卖树的收入有6万多元,加上育苗收入一年下来超过10万元。在菜坪村,像他这样的“树专家”还不少。“我们村有6个村民小组,山林面积12000多亩,家家都分了林地,人均将近46亩。以前林地是集体的,农户无法经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林改后,大家都成了种树能手,全村80%的农户都加入了合作林场。”邝怡平说。

  炎陵是林业大县,全县20万人口中涉林人口达到15万,林地面积达到258万亩。邓长久说,2008年,炎陵县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2011年,93%的山林权属得到确认,发证面积达到200万亩,真正的完成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山定权带动了村民种树护绿的积极性,现在炎陵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79%,居全省第一。尤为明显的是,林农种树的方式变了。邝怡平和记者说,村民现在种树可讲究了,从育苗、选苗到幼林培育管护,像种庄稼似的精耕细作。比如造林整地密度为2米×1.7米、每一个坑都统一为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施肥后用肥沃的表土堆成龟背形,都有标准,“过去杉树要15年成材,如今13年就可成材了。”

  在菜坪村村道旁,记者见到正在坡地上刨树坑的邓吉勇夫妇。邓吉勇说,这些坡地过去茅草杂树丛生,现在他们要整理出来种杉树,今年他总共要新种1000棵杉树,“去年我也种了1000棵,大家都种,杉树苗都买不到了。”菜坪村成立的金龙造林育苗专业合作社是全县最大的育苗合作社,每年要培育100多万棵杉苗,邝怡平说:“我们今年育了200万株杉苗,卖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的杉苗在炎陵县内已经供不应求。”

  山上绿了,林下活了。在炎陵县十都镇密花村,有一栋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掩映在翠竹碧水之间,这就是密花生态休闲园,它的主人是曾庆明。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为客人的午饭忙碌着。

  曾庆明是密花村人,早些年外出打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2008年林改后,他看到发展林业经济的希望,应村民的要求,回到密花村被选任为村委会主任。他说,密花村人均有43亩山地,其中80%以上是竹林。细算下来,光竹林就有春笋、冬笋、竹子3种收益,一亩竹林每年的毛收入能达到600元以上。

  竹林生产具有季节性,竹林作业通常在秋冬季,那么春夏季做什么呢?曾庆明和村民们想到了林下养殖。林下养殖过去也有,但因为村民没有林地权,养殖业难以大发展,只能为村民解决些油盐钱。现在,村民们抓住机遇成立了密花山鸡和密花黑山羊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63岁的李开祥早年就养山羊,加入合作社后干劲更足了。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从山上赶着一大群黑山羊回村,他说,黑山羊吃竹林下的草,竹子长得更旺。去年他卖了70多只黑山羊,赚了6万多元,今年他养了上百只。

  林下养殖活跃了,曾庆明又动了脑子,密花生态休闲园就这样建成了。他说,建生态休闲园既可为本地的笋、鸡等特色产品找到更好的价值,也可以带动村民增加一条致富路径。如今,穿行在炎陵县的山坡沟壑之中,宛如进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林下经济圈。在策源乡,引进种植的金银花已发展到100多公顷,种植户800多户,去年全乡人均林业收入达到4800多元。当地平湖村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家家养蜂酿蜜,到处蜂箱叠叠,群树花开,仅养蜂一项每户至少收入1万元。在平乐乡,通过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发展了70公顷黄桃,成为长江以南地区黄桃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乡镇。

  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说,这几年炎陵县林下经济面积近30万亩,形成了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多种经营搞得好,‘不砍树也能有好收入’的理念在林农中扎根,全县每年减少木材采伐计划6万立方米,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丰富的森林资源,加上林农养护积极性提高,使炎陵特别难看到一片荒地,还促进了炎陵林业经济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了资源向资产转化。炎陵县林业局党委书记郭晓红说,2011年炎陵县林业产值突破15亿元,规模以上木材加工公司带动上万人就业,形成了以人造板、笋竹加工为主的林加工格局。

  江陵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月英早在1997年就来炎陵创业。“当初就是冲着炎陵‘林业大县’的名气来的。不过当时只是搞木材粗加工,木材加工以后留下许多木屑无法处理,既污染自然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加上林改后当地对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更加重视,我就琢磨着怎么样实现木屑再利用,从2008年开始建起了加工厂。”陈月英回忆说。

  在木业公司,记者见到成堆的树枝树根、木屑碎片等边角废料,正在操作的一位工人告诉我们,这些废料是生产刨花板的原料,通过机器流水线升温加工,压制成不一样的规格的人造板材。陈月英给记者算了笔账,工厂每年消耗6万吨废料,1吨碎木屑成本不到200元,可以生产1.2吨刨花板,密度好的刨花板市场行情报价每吨1200元左右,“这还不算废物利用的环保价值。”同时,江陵木业公司还通过公司+农户联结基地面积3万多亩,其中租山造林1.1万亩,与农户签订合同基地面积2.1万亩,为2000多户林农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促进了林农造林植树的积极性。

  龙头企业的发展使林业交易日趋活跃。炎陵县还建起了株洲市第一家林业要素市场,规范林权交易行为。交易所值班员和记者说,成立一年多来交易所完成了13宗交易,为一些林农承包林地提供了资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