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关注 新村民乡村造梦者


来源:雷火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31 07:55:47

  近日,《江西日报》省城版头条以《新村民,乡村造梦者》为题刊发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返乡新村民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现象出现逆转,不少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疲于奔命的城里人,开始向往静谧、简单、慢节奏的农村生活。

  在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彭家自然村,就有一批来自城市的年轻人,在这里租下村里闲置多年的老屋,进行实用性、艺术性、本土化的改造,当起了当地的新村民。

  当地政府和百姓对新村民的到来是什么态度,新村民在乡村如何生存,在乡村振兴中新村民能起到啥作业?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到一线进行了深入调研。

  第一位新村民彭白玲的家,就在湖陂村老年活动中心对面,是爷爷的老宅,通过大面积安装玻璃,打造开放式厨房和茶室等公共空间,既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住宅格局及木梁结构,又兼具古朴与现代。古朴是因为一楼三间主人房的床均为祖传的雕龙刻凤古董床;现代是因为客厅有壁炉,厨房有现代橱柜,各式厨电等一应俱全。彭白玲给这栋改造后的老宅取名“白岛合宅”。

  4月下旬,记者坐在白岛合宅的客厅品茶聊天,旁边琴房传来彭妈妈弹奏的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清新脱俗的旋律萦绕耳边,桌上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透明玻璃瓶,随意插着几朵自己种的月季花,远离喧嚣,把握眼前简单的幸福,这也许就是彭白玲辞去公职,带着退休的父母从城市到乡村生活的意义吧。

  第二位新村民陈松是因为帮彭白玲设计改造老宅,继而被这里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吸引,租下村民一栋老宅,修旧如旧,取名“清白居”,和老婆王翠萍在此安家。

  目前,彭白玲与陈松合作在湖陂村成立了白岛营造设计工作室,开展乡村设计、空间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新村民招募、乡村运营等业务,已发展6位来自不相同的领域的新村民共同参与改造农村闲置房屋,打造民宿广场等共享空间。

  记者点评: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塔城乡作为闻名全省的“建筑之乡”,农村青壮劳力有近八成在外从事建筑相关产业,留在乡村的多为老人和孩子。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乡村振兴的步伐。塔城乡在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积极引“鸿雁”,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板。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彭白玲、陈松这样热爱农村、热爱乡土文化的青年人才,他们有见识、有才能、有财力、有技术、有善念、有行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帮手”,塔城乡乡村两级党组织为留住青年才俊,专门成立民宿业发展领导小组,为新村民租房、租田,跑前跑后做好沟通服务。政府和村民的支持,让这里成了城里人回归田园生活的热门选择。据了解,目前每天都有来访来电,意向性新村民的队伍正不断壮大。

  怎么谋生?谈及这一个话题,新村民似乎都感觉工作地点在城里还是乡村差别不大。

  彭白玲2020年还是捧着铁饭碗的省水利系统的会计,但天性向往自由的她,在10多年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中,逐渐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民宿规划、设计、运营,为此她在南昌市区周边寻找过,但要么因为价格太高、要么因为旁边的环境不好,种种原因阻挠她转换人生赛道。而一次朋友的善意提醒让她豁然开朗:你爷爷家不是在农村吗,老家的房子不能改造办民宿吗,何必这样四处碰壁?

  彭白玲出生在南昌市区,以前逢年过节才会和在省城工作的父母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平日里,老家的劳力都外出谋生了,村里显得冷冷清清,搞民宿能行吗?带着疑问,她邀了几位业界朋友一起去考察,没想到被抚河、青岚湖环抱的水岚洲,以及村里10多亩水杉林、2700亩连片稻田和几百亩菜地让大家找到了乡愁的味道,尤其是1998年洪水后村民移民到高处留下的旧宅,虽有的破败不堪、有的已倒塌一半,却让陈松这样的文艺青年兴奋不已。

  考察的结果就是,彭白玲2020年11月开始改造爷爷的老宅,2020年最后一天辞职,开启自我主导的另类人生。

  现在网络发达,她主要从逐步扩大的朋友圈获得设计业务订单,并在网上完成修改、定稿等环节。作为自由职业者,有业务时加班加点,没事做时可以睡到自然醒,这样的日子让彭白玲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在北京、杭州积累了10多年工作经验的陈松,致力于中国乡土建筑营造的研究与实践。他改造的清白居,地面用的是石灰、石子和泥土混合的天然材料,再用人工一遍遍敲紧实;墙面为了保温,采用泥土加锯末粉,重量轻又保温。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和建筑、人与环境、新与旧的相互关系,陈松正在筹备夯土研学基地,倡导并宣传一个理念:建筑应该尊重建造的真实性和材料本身的特性。

  目前6位新村民,有的是来开发有机稻的,让良好的生态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有的是开办青少年心理辅导培训班的,让孩子们在简单的农事劳作中增长才干;有的想搞乡村花艺培训、乡村婚礼等活动的场布……

  不少新村民都是斜杠青年,像4号新村民黄月龙,本身职业是IT界程序员,但对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营销已有成功的尝试。他和记者说,之所以选择湖陂村一是离南昌近,从象湖开车过来就30分钟,全程都是快速路,交通方便;二是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有连片的高产田,而且水域面积大,整个湖陂就像一个湿地公园;三是这里政通人和,乡村两级干部对新村民很重视,听说自己要租地搞有机稻生产,乡里主要领导亲自帮协调土地。黄月龙表示:“我们到这里就是想带着当地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子,一起开创美好生活。”

  陈松的妻子王翠萍学的是工程建设价格,但她喜欢种花、养动物,清白居的院内有阶梯式排布的各种多肉植物,屋内有各种花草点缀,生机盎然,女主人养了两条宠物狗、一只兔子,还有蜗牛。王翠萍正在筹备办一个养殖场,届时配合研学游、心理辅导培训班的开办,丰富游客、来宾在此逗留期间的生活。

  记者点评: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南昌市开展的“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快速弥补农村路域环境、人居环境两块短板,让城乡差距在硬件上已明显缩小。随着移动网络和宽带进村入户,农村电商、直播带货蓬勃兴起,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其中能人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在湖陂村,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村民如同火种,点燃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与信心,目前不少村民找到彭白玲,让她把自家的老宅租出去,还有的表示只要有合适的事做,可优先考虑回村里生活。

  来到湖陂村定居的新村民,都是向往田园生活、认同农耕文化的志同道合青年人,他们既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者,又是现代文明的传播者。

  陈松夫妇在这里体验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陈松日常接些设计业务维持生计,妻子则种花、种菜、养宠物,他们衣着随意,天热就一件T恤,“在这里物欲降到最低,平时粗茶淡饭、粗布麻衣,远离高楼大厦、宝马香车,换来身心充分放松。”陈松笑着说道。

  新村民的到来,带给湖陂村村民更多的是新奇与惊喜。彭白玲一来就种了好多月季,让村民觉得奇怪:这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种这些花草不是荒度时间、精力吗?然而,当白岛合宅的四周开满鲜花、茶桌和窗台上插着娇艳的鲜切花,村民们开始羡慕不已,已有三家预约了她剪枝育苗的月季,想跟着种花,村民们开始学着修心怡情,享受精神层面的丰盈。

  5月1日,湖陂村的首家咖啡屋就要正式营业了,由新村民负责经营。这是由一栋坍塌一半的旧屋修复改造的怀旧风格建筑,被新村民命名为“福气小站”,在这里可以品咖啡、喝酒、饮茶。无论是土著村民还是新村民,抑或是外来游客,都可以来此交流碰撞,也能够轻松的享受一个人发呆的孤独。

  看到白岛合宅、清白居里的城里人不仅享受着农村里的生活的美好,还引来更多的城里人跃跃欲试想来当新村民,当地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也在不断的提高。60岁的村民彭小牛有一栋100平方米的旧宅荒废多年,见城里人专门挑选旧宅租赁,便自掏4万元对旧宅进行了全面维修,没想到一下就被4号新村民黄月龙相中。

  湖陂村党总支书记祝忠辉高兴地和记者说,有了这批从城里来的年轻人生活在村里,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旧思想,让村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村民们保护村落原生态、原风貌的意识明显提高。

  祝忠辉说,有了这些新村民的入驻,湖陂村发展休闲旅游业前景广阔。他骄傲地说,湖陂5个自然村今年全面完成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村庄干净整洁;湖陂村文化渊源深厚,这里是著名演员祝希娟的家乡,村里的清白采茶剧团每个月演出五到十天,春节的板凳龙闻名全省,还有魏家的千年古樟、彭家的百年万寿宫、祝家的清代老屋,都有着沉甸甸的乡土文化积淀。

  到湖陂,春赏油菜金花灿,夏看荷花亭亭立,秋观稻穗翻金浪,冬觅红杉水中影,这里有三家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目前已有果蔬采摘、四季垂钓、农耕体验等业态。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湖陂美食一条街生意日渐兴隆,水岚牛掌等特色餐饮已声名鹊起,而彭白玲等新村民正在打造的白岛民宿可以把游客留下来过夜,那带动力会更大、辐射力会更强。打造以民宿为引领的休闲旅游业,政府和百姓都充满信心。

  记者点评:乡村振兴既包括农村硬件环境的改善,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能够传承好乡村文化的村落是有内涵的,让人尊重,而在传承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气息、现代理念的村落才会更有活力、更添魅力,吸引年轻人去亲近、去追忆,进而去传承并发扬光大。湖陂村新村民之所以得到政府的支持、百姓的信任,主要是因为他们精心呵护散落在村庄里的民间传统文化的遗存,善待旧宅、古迹、文物,尊重风土人情和非遗传承,并且用现代青年人的热情,拥抱这些农耕文化的遗产,并以现代人的理念、方式,把其中的风韵、精髓体现出来,让更多的人接纳、认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